發揮環山鄰水優勢,做大以黃牛、生豬為代表的養殖業,發展以生態雞、綠色蔬菜為核心的庭院經濟……在發展經濟、振興鄉村的進程中,梅河口市樓山村充分發揮村域優勢,培育打造種植、養殖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樓山村黨支部、村委會立足村情不等不靠,錨定鎮村“雙百雙二百”工程建設目標,多措并舉抓落實。以培育經營主體為核心,輻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突破發展。2023年,完成經營主體培育63戶,為村域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種植蔬菜100畝,助力農民增收2萬元;發展木耳種植戶17戶、76萬袋,創收75萬元。同時,種植蘇子90畝、辣椒10畝和二茬菜,增加村集體收入。完成清收林地300畝,種植紅松苗2.7萬棵,栽種新品種果樹,在山上建起了“綠色小銀行”。 利用林草優勢,發展優質養殖業。落實萬只“笨雞”養殖項目,發展養殖戶238戶,從上年的500只擴大到1萬只;實施千頭生豬項目,積極扶持村民發展養豬業,全年出欄生豬3000頭,創造可觀的效益;落實百頭肉牛養殖項目,聘請畜牧技術人員來村里技術指導,優化飼養和防疫措施,肉牛存欄量持續增長,村集體實現增收10萬元;發展光伏發電項目,積極協調企業選擇10戶村民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利用閑置的房子、院子創收,平均每戶增收4000元。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 加大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為了解決農田作業路破損嚴重的問題,村里多方籌措資金,修整農田作業路10公里,修復水毀路段2500米、水毀橋涵3座。動員黨員干部、村民一起上陣,清理維護水渠3公里、農田作業路2.5公里,確保秋收生產順利進行。 建設和美村莊,培樹文明風尚。村“兩委”通過大喇叭、懸掛條幅、微信群宣傳等方式,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崇德向善鄉風。村保潔隊伍每天上崗工作,及時清理白色垃圾、三小五堆,確保道路常年整潔。開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比活動,引領帶動村民自覺清潔美化庭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營造人人參與、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同時,組織開展多彩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