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東北,寒意漸濃,永吉縣興隆村的大棚里卻依舊郁郁蔥蔥。西紅柿、茄子、辣椒……各種蔬菜茁壯成長。大棚外,廂式貨車正在裝卸貨物,只需1小時,新鮮的蔬菜就會擺到吉林市各大菜市場的柜臺上。 村子里,水泥村道上很難見到垃圾,涼亭、廣場、景觀樹木一應俱全,整潔的村容村貌令人舒心。 但興隆村過去并不“興隆”。2015年,村子被列為省級貧困村。“那時候日子過得緊巴巴,村民們心氣不高?!贝妩h支部書記丁文福說。 距主城區近,土壤又肥沃——丁文福對此琢磨,可以發展蔬菜種植,帶動村民奔小康。 2016年,在吉林市農業農村局幫扶下,興隆村成立合作社,開始建大棚,搞反季節蔬菜種植。合作社采用“村集體+土地入股+貧困戶”模式,將上級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給103戶貧困戶,在利益分配上覆蓋全部貧困戶。 普通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合作社?!胺N玉米1畝地1年也就收入700多元,我用這1畝地入股,合作社在上面蓋大棚,1年收入1200元租金?!贝迕駥O延學說,“我們進入合作社打工賺工資,效益好了還有分紅?!?/p> 在農技人員幫助下,興隆村大棚用上了立體栽培、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棚內10余個蔬果品種品質高、味道好。興隆村注冊了“大岔屯”牌果蔬商標,與各大商超開展合作,蔬果供不應求。 丁文福介紹,2016年以來,合作社每股累計分紅5300元,帶動貧困戶及周邊農戶300余戶進園區打工,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除了蔬果種植,興隆村還依托半山區的自然優勢,發展起山黑豬養殖、葡萄種植等項目,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大家齊心協力奔小康,村里還會更興隆?!倍∥母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