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基地負責人正在講解獼猴桃種植技術 11月12日至17日,吉林省青年農場主外省實訓班在四川開班。31家來自省內各地的農場主先后走訪了中國農家樂發源地——郫縣農科村、阿壩州映秀新農村建設災后重建現場、都江堰胥家2000畝獼猴桃基地、崇州萬畝良田、大邑博物館小鎮。四川農業發展情況如何,有何特色?一周的時間里,農場主們感受頗多。 理念新:新農村里致富快11月13日,陽光明媚,吉林省31家農場主來到了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杠樹村、友愛鎮農科村,“零距離”感受成都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成果。 坡屋頂、青磚瓦、庭院廊柱、鏤空花窗……咔嚓一聲,在青杠樹村,農場主們用鏡頭記錄著美景。“川西民居風貌和林盤特色交相輝映,柏油路蜿蜒而過,串起了村民聚居點和產業基地,既有現代城市印記,又不失鄉村恬淡野趣。”扶余市億興機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馬忠密感嘆到,這里的村民就如同生活在畫中一樣。 經介紹,農場主們了解到,青杠樹村充分利用原有的林盤、農田、水系等資源,綜合考慮村民生活半徑,選擇村民小組中心或交界點位的院落布局聚居組團,以“院落”為組合單位,打造“院在田中、院田相連”的川西田園風光。房前屋后規劃成老百姓的“微田園”,讓每家每戶自己種植蔬菜瓜果。 “新村的建設既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又保留了川西田園的獨特風貌。”在秋豐家庭農場主李井春看來,“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理念值得借鑒學習。 此外,在農民財產性收入這一塊,農場主們了解到,青杠樹村村民選擇自主開展新村建設、集體建設用地開發、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村民可憑借宅基地本到郫都區國土局“小本換大本”,再以宅基地作為抵押,向成都農商銀行融資建新房。整理節約出集體建設用地能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產業。“農村是有辦法富起來的,四川的招數真多。”李井春說。 景色美:災后重建效率高聽說這次培訓班能去看看災后重建的映秀鎮,馬忠密十分期待。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一直關注著災區的發展。“映秀能夠從災難中走出來并發展得這么好,我十分佩服。”在現場考察中,馬忠密對映秀的楓香樹栽種示范試點工程十分感興趣。 據當地介紹,示范試點工程投資了198萬元,采取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在映秀全鎮建起了120余畝楓香樹生態景觀林、引種示范林和育苗示范林。“楓香樹為大型落葉喬木,因含有芳香揮發油而得名。其樹葉在秋天變紅,樹脂、果實、樹根、樹皮、樹葉皆可入藥,是集觀賞藥用為一體、產業化潛力較大的樹種。目前,映秀、漩口等地均有野生楓香樹分布。”在馬忠密看來,映秀很好地貫徹執行了十九大精神。“那就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四川是農旅結合的典范區域,這里村民的收入如今已經十分多樣化,抗風險能力大大提高。”馬忠密說。 規模大:萬畝良田效益好四川是多山的省份,很難得見到廣闊的平原。而在四川崇州市,大片平原讓農場主們感嘆。“川西平原雖不及東北平原,但這里已經十分廣闊了。”琿春市的農場主劉春艷告訴記者,崇州的農業共營制她一直都有關注。劉春艷認為,這是推進我國農業經營方式轉型的重要突破口。這樣的觀點,馬忠密也很贊同。馬忠密告訴記者,吉林沒有四川的外出勞動力多,大多數農民選擇自種土地,但這種共營制也值得學習。 經過考察學習,農場主們了解到,2012年,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崇州全面鋪開。農民“離地不失地,離地不失權”,選舉產生理事會統一組織生產、經營、管理,農民選擇“請誰種”、“種什么”——自此,崇州找到突破口,充分運用確權頒證成果,放活土地經營權,率先在全國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解決農業“誰來經營”問題,推進經營規模化,夯實農業經營制度創新基石。 在經營模式上尋求創新,能找到新的利益點。李井春認為,尊重農民意愿,土地經營權入股建社,能夠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馬忠密認為,共營制能保障和提升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目前,崇州已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25個,入社面積31.0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59.57%;入社農戶 9.09萬戶,占全市農戶的59.14%。這樣的規模農場主們都十分贊嘆。 參觀都江堰胥家獼猴桃基地 效益好:特色莊園促增收農村蘊藏著回憶。11月16日,農場主們來到始建于清末的大邑劉氏莊園,領略四川莊園的美。 劉氏莊園是典型的川西壩子建筑風格,莊園建筑群占地7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兩大建筑群南北相望,南部俗稱老公館(1932年建造),即劉文彩與其五個弟兄的公館所組成。老公館呈不規則多邊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風火磚墻圍繞,7道大門,內有27個天井,180余間房屋,3個花園。 庭院深深、重墻夾巷……“參觀劉氏莊園跟逛迷宮似的。”來自吉林市的農場主劉英奎告訴記者,如果跳出“迷宮”,“飛”到高空去看,俯瞰莊園全貌,肯定更加震撼無比。“這里沒有市井的喧囂,只有歷史年輪的痕跡。”來自舒蘭市的雷航一說。 打造博物館小鎮,受益最大的是農民。自2012年以來,整個安仁鎮和劉氏莊園、屈氏莊園的發展給當地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入。農場主們從介紹中得知,僅是農家樂經營一項就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回鄉。 “劉氏莊園,堪稱川西民俗傳統文化大觀園。”劉英奎告訴記者,四川總是能很好地利用歷史和院落來做旅游,讓當地農民受益。“這和四川盆地的生活節奏有關。”劉英奎認為,沒有吸引不到的游客,只有做不好的旅游,她決定把這些致富經驗帶回去分享給更多的吉林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