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名片 龍山區屬遼源市下轄區,位于我省中南部,東遼河上游,地處長白山系老爺嶺余脈與西部松遼平原的過渡帶,因境內有風景秀麗的龍首山而得名。轄區內共有11條河流,包括東遼河及其一級支流7條、二級支流3條;?。ǘ┬退畮?座,塘壩3座;供水工程107處。轄區面積226平方公里,人口30萬,屬于重度缺水型城市。 近年來,遼源市龍山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決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突出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相結合,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構建人水和諧的水資源環境,打造山水相融、城水相依的美麗龍山。2021年7月,龍山區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完善管理機制 筑牢制度上的“防火墻” 龍山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節水工作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成立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依據市里出臺的《城市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節水“三同時”管理制度》《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制定了《龍山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細化了12項具體任務,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黨委政府主導、水利牽頭、部門落實、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為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突出重要環節 擰緊管理上的“安全閥” 在認真實施總量和強度雙控的基礎上,嚴格執行用水定額,落實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節水“三同時”制度,全面開展各行各業節水行動,常態化長效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努力讓有限的水資源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和生態。2020年,龍山區共創建節水型企業13家,節水型公共機構93家,節水型居民小區14個;年度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的城鎮非居民用水單位數量133個,其中取水許可管理用水戶37個,公共供水管網用水戶96個,均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同時,投入2700萬元,實施農村飲用水提升工程,實現了城鄉居民同質飲水。 聚焦重點領域 抓好管與控的“兩只手” 突出工業節水減排。對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堅決不支持、不備案,從源頭上杜絕工業企業污廢水對全區主要水體、水系的污染破壞。向上爭取資金750萬元,支持鑫華鍋爐、歐帝愛襪業、東北襪園等5戶企業進行了污水站升級、鍋爐節水等環節技術改造。巨峰生化公司采用國際領先的上海(荷蘭)帕克污水處理工藝,建設一座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中水經砂過濾后60%回用于生產,提高水重復利用率,每年減少廢水排放100萬噸以上。突出農業節水增收。在永康村、永治村建設兩處高標準農田,提升了農業灌溉設施硬件水平。打造了中草藥種植基地、機械化耕作示范基地等現代農業園區,大力發展棚室經濟,推廣噴灌、膜下滴灌等農業節水灌溉模式,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突出水生態涵養。實施水源涵養林、插柳護案等水源保護工程,建設水源涵養林1300公頃,栽植樹木410余萬株;嚴格落實河長制,強化全域河道治理,拆除沿河違建13處、旱廁190處。突出工程治污。投入3356.52萬元,實施龍山區遼河流域河岸生態修復項目。投入5972萬元,實施2個污水干管工程和1個雨污分離排水工程。
廣泛凝聚共識 打通思想上的“堰塞湖” 在市直各部門、龍山區各機關設置節水用水標識,增強機關干部的節水意識,養成良好節水習慣。加強對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對用水場所、用水設備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和杜絕用水浪費現象。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向市民宣傳當前的水資源現狀,喚起市民的憂患意識;宣傳政府對節水工作的指導思想、目的要求,增強市民的節水意識;宣傳節水工作的經驗和作法,提高市民節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了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濃厚氛圍,讓節約用水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下一步,龍山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要求,堅持節水優先理念,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治理,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推動龍山高質量轉型發展、建設美麗龍山筑牢水資源保障和水生態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