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師,成熟期126天的品種,什么時候可以種?” “胡老師,我是梨樹縣的,這幾天能播種了嗎? “胡老師,玉米苗發紅是怎么回事啊?” …… 4月20日,吉林農業大學胡文河教授一場原定直播一小時的玉米保全苗技術,最后直播兩個多小時才結束。 直播在松原市寧江區大洼鎮民樂村進行,是胡文河“玉米單產提升系列講座”其中一場。胡文河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在民樂村春峰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玉米播種,有很多農民朋友給他發信息、打電話詢問玉米種植相關問題,于是他決定在田間地頭開場直播課,這樣就可以更方便、更直觀地指導農民進行春耕生產。“春耕播種就幾天時間,我利用直播間,可以讓更多的農民朋友了解自家地到底怎么種更合理、更高效、更高產。”胡文河說。 直播開始在春峰種植專業合作社備種室內進行,胡文河開場就講提高玉米單產的四個注意事項:“第一要選好品種。沒有好的種子不可能高產。第二要科學合理施肥,大家要清楚每10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施用多少氮、磷、鉀,鐵、錳、鋅等微量元素。第三要掌握先進的栽培技術。要做到標準化和規范化整地,科學化播種保苗,標準化病蟲害防治,秋天適時收獲,從種到收都需要高產栽培技術跟進。第四要加強管理。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很多老百姓種完地、打完藥就不管了,這不可能實現高產。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一塊地能打多少斤糧食,那得看在地上留下多少腳印。” 胡文河接地氣的話語,瞬間拉爆直播間。他從玉米選種、包衣、晾曬到化肥如何施用、底肥配比展開講解,并回答直播間網友的提問。 “成熟期長的品種,我建議可以早點播種。” “根據梨樹縣的天氣情況,這幾天可以播種了。” …… 隨后,胡文河又來到了春峰種植專業合作社春耕播種現場,就一些實際操作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農民播種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講解。 “這個地溫計用來測地溫特別方便,特別是種糧大戶可以使用這個地溫計,對精準出苗能夠起到比較好的保障。” 胡文河又挖開播種機剛剛種完的一塊地,查看種子播種間距情況。“玉米想要高產,種植密度很關鍵,合理地密植能夠有效提高畝產,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兩個半小時的直播,在玉米播種現場和農民朋友的詢問聲中結束。 民樂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峰告訴記者:“近年來,民樂村加強與吉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和吉林大學的合作關系,大力應用水肥一體化、秸稈全量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生產技術,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胡老師這幾年經常來村里指導玉米生產,我們能有這么好的收成,全靠專家們給予的技術幫扶。” 吉林農大科技推廣與社會服務中心尹洪多說,今年初,吉林農業大學與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廣播電視臺、吉林農村報社等單位聯合組建“2024年備春耕生產綜合服務專家團”,組織300多位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業專家深入農家課堂、科技小院、涉農企業、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指導工作。目前,專家足跡遍布全省9個市(州)、50余個鄉鎮的近百個村屯,累計培訓人數近萬人,有效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今年我們和吉林農業大學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希望能有更多種養殖方面的專家來到民樂村,幫我們增收致富。”張志峰興奮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