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靖宇縣花園口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健全完善鄉村人才回引機制,堅持實施“返鄉能人”歸巢計劃,注重吸引鄉土人才返鄉創業,推動以人興業,以業留人。 3月,正值萬物復蘇的時節,走進花園口鎮江沿村果蔬大棚,一幅幅豐收的“莓”景呈現眼前,棚內鮮紅的草莓正從翠綠的秧苗中探出飽滿的身姿,誘人的馨香撲鼻而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看著大棚內絡繹不絕的游客,作為返鄉創業的青年人大代表、靖宇縣田園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溫達喜上眉梢。2021年,溫達隨家人一起到江沿村游玩時,被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一排排果蔬種植大棚所吸引。在了解到江沿村毗鄰撫松縣、靖宇縣兩個縣城的優渥區位優勢和果蔬產業發展優勢后,他毅然決然選擇來到鄉村創業,成為了靖宇縣田園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并與江沿村黨支部達成了“村企聯建”共同發展大棚產業項目的合作意向。 為了更好支持青年人回鄉創業,2022年由花園口鎮黨委政府牽頭,江沿村村黨支部積極配合,投資102.21萬元在江沿村榆樹林子屯新建面積104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2棟,租賃給靖宇縣田園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起初,大棚仍舊延續江沿村的傳統種植模式,種植西紅柿、黃瓜等有機蔬菜。一次赴吉林市考察過程中,溫達發現丹東草莓廣受消費者青睞,當地還開設了很多草莓采摘園,收益非常可觀。他看到了商機,并沉下身心學習草莓種植技術,經歷了籌資、租地、建棚、種植的難關,最終成立了“思邈草莓采摘園”。“目前采摘園占地4畝,畝產草莓5000斤以上。由于今年我們種的比較早,草莓生長周期長,產出的草莓品質高、口感好、甜度佳。游客來生態園內采摘的草莓不論大小統一按30元一斤收費,人氣一直興旺。從1月份進入草莓采摘期后,到大棚里采草莓的人就沒斷過。” 致富不忘眾鄉親。草莓產業發展過程中育苗、種植、施肥等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通過“聯農帶農富農”機制的實施,企業為村內具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提供務工崗位,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同時,也通過企業分紅的模式助推江沿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江沿村村民朱艷成說:“這里離家近,每天工資有一百多元,家里的農活也不耽擱,我們都愿意來這里干活。” 作為返鄉創業的排頭兵,溫達憑借毅力,艱苦創業,增加了村民的就業機會,提高了村民收入,在實現自身夢想的同時,也實現了心底那份承諾,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江沿村蔬菜溫室大棚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設施農業呈現出優秀成效,充分整合和利用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自然生態優勢、技術優勢,發展適銷對路的反季節果蔬產品,利用“采摘園”的模式,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溫達表示,做好農業不是簡單的揮鋤頭,怎樣將原有土地增值,讓家鄉更富裕,讓土地更豐收,讓堅守土地的人能得到更多的饋贈,是他們這一代“返鄉新農人”應該做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