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是水稻孕穗拔節期。7月12日,長春市九臺區九郊街道新合村的一片稻田“綠色”涌動,成千上萬的生物菌正在供養禾苗?!八久玳L得都挺壯實?!泵駶赊r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蘭富隔三差五就要到田埂邊,看看水稻長勢,“想種出高質量的綠色水稻,要改變傳統用肥觀念,為水稻提供無公害養料?!?/span> 與張蘭富一起來到農田的,還有長春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金玄吉。春耕期間,金玄吉曾現場指導農戶如何施用有機質微生物菌肥。這次,他又來到這片稻田進行回訪。 為啥這么重視這片稻田?今年,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在這里推廣“雙減栽培”,利用有機質微生物菌肥代替化肥。從備耕開始,金玄吉就一直“跟蹤”水稻種植情況,解決生產難題。 “合作社流轉的2000畝水田全部施用有機質微生物菌肥,水稻抗倒伏、抗病性得到大幅提升。”張蘭富說,連續使用4年,土壤發生明顯變化。經過檢測,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正逐漸增加。 既要保護好黑土資源,又要穩產增產,已成為農民用地、養地不可回避的問題。在倡導黑土地保護、農業環保栽培的政策下,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今年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有機質微生物菌肥種植水稻面積1.2萬畝,并于去年作為長春市先進農業技術推廣獎項目立項。 “簡單地說,有機質微生物菌肥的最大優勢是利用特定微生物固氮、溶磷、解鉀,提高水稻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大幅降低化肥使用量。做好田間管理,秋收產量提高5%以上不成問題,還能提升稻米品質?!苯鹦念A測讓張蘭富喜上眉梢。 動植物性氨基酸、大豆蛋白、玉米淀粉中提取氮元素;骨粉、海鳥磷肥中提取磷元素;海藻粉(精)以及棕櫚灰中提取鉀元素……技術革新帶來水稻種植模式的“蝶變”。“傳統有機肥肥料用量多、體積大、成本高、肥效慢,有機質微生物菌肥將有效改善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消耗有機質、重金屬含量升高等問題,降低農藥使用量20%以上?!苯鹦榻B,以有機質材料為載體,混合氨基酸母液進行發酵、濃縮、噴漿、造粒,配合專利菌種生產出的有機質微生物菌肥能夠有效代替化肥,可為水稻提供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從而發揮減肥增產的最佳效果。 施肥過量與肥料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約水稻生產的突出問題?,F在,這個困擾稻農多年的難題終于得到破解,“從前種水稻,最費時費力的就是施肥,一季水稻要至少施4次肥?!眱炠|品種、新型肥料、綠色植?!審執m富對綠色水稻種植充滿期待,“插秧前,每畝地增施50公斤有機質微生物菌肥,不用再追肥了。向科技要產量、要質量,生態種植讓稻米更香,讓黑土地更肥?!?/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