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四平侯氏蜂業園多了一處新“景觀”:一棟面積60平方米鋼筋焊接的黑色塑料大棚,保障了蜜蜂安全越冬。 古稀之年的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泉溝村養蜂人侯萬富,每天都樂此不疲地鉆進蜜蜂越冬的“新家”,照看著他的蜜蜂,聽著嗡嗡聲,釀造甜蜜新生活。 今年78歲的侯萬富,和老伴大半輩子不是在花海,就是在趕往花海的路上?!盀榱俗屆鄯洳傻郊兲烊坏暮妹?,一年四季都得跟著花期跑?!焙钊f富指著身后十幾桶不同品種的蜂蜜,向筆者講述年復一年的趕花路。 每年六七月份,蜜蜂度過繁殖期,侯萬富和老伴租來大卡車,裝著160個蜂箱,趕往長白山麓靖宇縣,那里盛開著大片的椴樹花和紫椴花。長白山花期一謝,老兩口就得趕往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一年里,最后一站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那里有很多蕎麥花和向日葵。 “每個蜂箱里有萬余只蜜蜂,我和老伴與這些蜜蜂朝夕相處?!焙钊f富滿臉笑意。 其實,追花之路飽含艱辛?!拔覀z住的都是帳篷,夏天篷里熱得受不了,有些地方水電都不通。天蒙蒙亮就要起來查看蜂箱,等晚上蜜蜂回巢休息了,我和老伴還要整理保存采好的蜂蜜。轉場時為了不讓蜜蜂離巢走失,經常得晚上出發?!?/p> “這樣設計是最科學的,160箱蜂室剛好面朝正南和正北,保證白天太陽均勻照射,兩側的蜂箱受熱均勻?!焙钊f富研發的蜜蜂越冬大棚,東西兩側設置了直徑30厘米的圓形進氣孔和排氣孔,保障蜂室時刻都能進入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讓蜜蜂吸足養分保持活力。 “聽!蜂群嗡嗡響,表明蜂箱溫度高了,這時侯要把進氣孔開得大一點,保證冷空氣吹進來,給蜂室降降溫;用手電筒照亮蜂箱時,看見蜜蜂抱成團,表明蜂箱溫度低了,這時就要蓋嚴進氣孔,給蜂室保保暖;如果看見蜜蜂不飛也不動,這說明此時蜜蜂處于最佳的越冬狀態,溫度剛剛好?!闭f起科技養蜂秘訣,侯萬富老人總是侃侃而談。 侯萬富精心設計的“蜜蜂越冬大棚”所用的材料來源于玉米秸稈粉碎“變廢為寶”,確保蜜蜂棲息的暖巢更加綠色環保?!霸谶@160箱蜂里,平均每箱8-10個蜂框,每個蜂箱保證2個蜂王,這樣的組合模式更有利于聚攏蜂群?!?/p> 釀得百花成蜜后,享盡生活無限甜。從父輩開始的“家族產業”,雖然養蜂很辛苦,侯萬富對這群蜜蜂有著濃厚的感情,這條甜蜜的“追花”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