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邊州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規模化、工廠化、標準化都有新突破,基地和龍頭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產值逐年上升,尤其是黑木耳產業,2017栽培數量達16億袋,鮮產85萬噸,產值達51億元。目前,延邊黑木耳年生產規模500萬袋以上鄉鎮23個,1000萬袋以上鄉鎮18個,5000萬袋以上鄉鎮3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00余個,耳農數達到6萬戶以上,約占全州總農戶的28%,戶均黑木耳收入2.7萬元,是全州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成為農業的第一產業,也成為延邊各地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的首選產業,為延邊按時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發揮了巨大作用。 延邊州成立了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組及專家組,研究產業發展政策。為提高食用菌技術支撐水平,聘請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為特色農業發展顧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延吉綜合試驗站,州農委與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多次邀請知名專家到延邊實地調研,為延邊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性、技術性指導。 同時,用工業化思維謀劃食用菌產業發展,推動全州食用菌生產方式由“家庭為主分散式”向“集中制袋分散出菇”方式轉變,栽培方式由“地栽”向“掛袋”方式轉變,逐步建立三級菌供應體系。鼓勵食用菌主產縣市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合理布局建設一批大型菌包廠,積極發展“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新型經營模式。截至2017年,全州建立中大型菌包廠30余個,集中制袋合作社達70余個。 延邊州將樹立品牌作為拉動產業發展的根本性出路,引導和鼓勵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馳名商標、名牌農產品,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評獎、評優。近兩年的品牌化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申報了“延邊黑木耳”地理證明商標,努力將“延邊黑木耳”做成延邊州標志性品牌。利用高鐵開通的有利契機,提出“旅游+特產”發展模式,開展延邊最受歡迎土特產評選活動,通過“鮮到延邊購點啥”活動主推食用菌產品,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拓寬延邊食用菌產品的銷售渠道。 近年來,延邊州爭取資金超過635萬元,專門用于扶持100萬袋以上園區基地和500萬袋以上菌包廠,引導食用菌產業向園區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抓住林地清收的機遇,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形成農林合作共建特色產業基地推進機制。目前,延邊州有集中擺放規模500萬袋以上的標準化基地17個,高科技食用菌生產園區2個,百棟大棚食用菌標準化園區6個、藥用菌標準化園區1個,藥用菌產業園區460公頃。 2014年,延邊重新組建農委領導下的延邊特色產業發展中心,主抓以食用菌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積極發動各級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食用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并協調民間協會職能,為菌農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技推廣服務隊伍建設,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秋冬科技培訓為重點,服務指導菌農萬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