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棵出土時鮮重近600克的野山參在長春亮相,完美的形態、碩大的個頭,業內人士稱其實屬罕見。 據了解,1981年7月30日,撫松縣北崗鎮的4位參農采挖到一顆鮮重285克的野山參。這棵國寶級野山參一直珍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吉林廳。2017年12月4日,在浙江烏鎮展出的野山參“人參之王”凈重65克(鮮重260克左右)、參齡達180年以上,是白山市人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此次在長春亮相的這棵野山參是于2017年8月底在小興安嶺山脈采挖的,出土時鮮重近600克,僅從重量上來看,就遠超上述兩棵野山參。 據吉林省人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張連學介紹,鑒別野山參的價值,除按生長周期看其參齡外,關鍵還要看其“五形六體”。“五形”即須、蘆、皮、紋、體;“六體”即老、嫩、橫、順、靈、笨。此次亮相的這棵鮮野山參參形碩大,蘆頭、主體、須、艼齊全,勻稱美觀,蘆老而長、紋細而密,屬皮條參、靈氣體,珍珠點多,可謂五形兼備,是難得一見的珍品。“而且,如此之大的野山參,身上幾乎沒有病疤,其藥用價值遠遠高于一般的野山參。”張連學說。 目前,這棵野山參已被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對其進行科學研究。“康平投資”和“紫鑫藥業”已取其樣本,分別送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荷蘭菲達赫公司,進行相關科學研究,希望通過組織培養等方法,使其人參基因能繼續存活,取得優質的人參種源基因,開展人參新品種的培育、遴選,研制出新的人參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