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秸稈燃料緊俏啊,環保衛生熱量夠用,價錢還便宜,雖說等一天了,但終于等到可以裝車了,值!”長春客戶一邊組織裝車,一邊夸贊生物質燃料的好處。 吃進去的是秸稈,吐出來的是環保燃料,小秸稈“變身”資源經濟,這樣變廢為寶的生產模式,正在雙遼市王奔鎮宏偉村發生。坐落在該村的雙遼市豐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探索開發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秸稈轉化模式,利用玉米秸稈可年產1萬噸生物質能源。公司現有2套從山東省濟南市和河北省霸州市引進的玉米秸稈顆粒機,每套日產20余噸,年產10000噸以上,另有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秸稈拾捆機4套,每年可撿拾面積達到1800余公頃。目前,項目可研編制、前期備案、環評等工作已經完成。 該公司自2017年10月份生產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綠色環保、誠信惠民”的企業宗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品實現零庫存態勢,供不應求。該公司生產的生物質燃料主要銷往雙遼及東北地區,產品即可作為農村居民的生活燃料,也可作為城市分散供熱的燃料,比如洗浴中心、小型養殖場、農村中小學等在內的用戶。這種生物質燃料可替代煤炭作為供熱鍋爐、茶水爐等燃爐的燃料,市場前景看好。 在秸稈加工現場,回收來的秸稈堆成一座座小山,被集中儲存、風干。經過生物質顆粒機高溫、高壓處理,秸稈搖身變成直徑為0.8厘米的圓柱體,成為環保燃料。公司董事長劉峰介紹,“雙遼市玉米秸稈產量豐富,原料運輸便利,可形成成批大規模運輸,降低成本,成品銷售價格較其他同類產品生產企業相比每噸降低50—80元。” 據統計,雙遼市每年可產生玉米秸稈約440萬噸,大量的農作物秸稈都被露天放棄,給農村環境的改善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宏偉村種糧大戶劉連彬今年種了180畝玉米,散落在田里的秸稈成了他心頭沉甸甸的“負擔”。豐鈺公司為他解決了難題,一臺臺秸稈拾捆機開進地里,秸稈被“拾掇”得干干凈凈,很快就轉化為生物質燃料。 “新的一年剛剛開始,就目前的生產情況看,2018年9月份公司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預計引進6套玉米秸稈顆粒加工機器,實現年產生物質燃料3萬噸以上。”董事長劉峰眼里充滿了希望。公司承諾在回收農民的玉米秸稈的同時,還為他們免費耕種,每公頃可節省200元耕種費用,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玉米秸稈的再次利用,對保護生態環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