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四合村打造中藥材種植產業(yè)側記
本報記者 吳連祥
處暑時節(jié),清風習習。走進東豐縣楊木林鎮(zhèn)四合村中草藥基地,只見藁本、山赤芍、桔梗等中藥材郁郁蔥蔥,長得分外水靈。陣陣微風吹來,藥草在風中搖曳,煞是惹人喜愛。
村黨支部書記尹洪軍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幾乎家家都種中藥材,年均增收5000元?!?/p>
四合村有8個村民小組、378戶、總人口1270人,勞動力692人。過去,由于觀念陳舊等原因,當地農民單純種植玉米,家庭收入有限。2012年,尹洪軍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改變村里一窮二白的狀況,他多次到周邊省市考察產業(yè)項目。經過仔細考察研究,發(fā)現村里適合發(fā)展中藥材種植。
2013年6月,尹洪軍根據村里具有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晝夜溫差大,適宜中藥材生長的優(yōu)勢,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洪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在種植過程中,他虛心向專家和技術人員請教種植技術,不斷摸索經驗,走出去找關系聯(lián)系銷路。這期間,也有過挫折和失敗,但他仍堅守初心,總結經驗,堅持下來。經過幾年發(fā)展,憑借善于鉆研和踏實肯干,尹洪軍成功了。
有了成熟的種植經驗,尹洪軍開始帶領村集體發(fā)展中藥材項目。2018年,村里流轉土地,種植龍膽草7畝,為村集體建起了綠色“小銀行”。
2019年春,尹洪軍帶領村集體實驗性種植刺嫩芽苗6畝。此時,由于天氣干旱,出芽困難,尹洪軍就從自家地里拆下了滴灌設備,救活了6畝刺嫩芽,村集體靠銷售商品刺嫩芽有了收入。
2020年,利用省級扶持資金50萬元,村集體流轉120畝土地,種植山赤芍60畝、桔梗30畝、蒼術10畝、藁本20畝。同時,在赤芍和藁本地里套種玉米和大豆,不僅中藥材長勢良好,而且增加了收入,年收入30余萬元。
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全村有50余戶村民發(fā)展中藥材種植項目,種植面積達到200余畝。據測算,每畝中藥材比種植玉米增收2000元左右。在種植實踐中,培育實用人才30人??吹椒N藥材效益高,楊木林、蛤螞河、雙山等村的農戶紛紛前來學習,準備發(fā)展中藥材種植。
村集體有了收入,投入改善民生。在村黨支部的倡導下,村里建立老人生日慰問制度,為66歲以上老人過生日,發(fā)放生日祝福金,全年發(fā)放慰問金約3萬元。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基礎設施,開展美化綠化。充實保潔員隊伍,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村屯環(huán)境面貌煥然一新。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