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特色產業發展觀察
王琳琳 本報記者 吳連祥
集安名片
集安市轄區面積3341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4個街道、127個行政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邊疆重鎮。2023年,GDP同比增長5.6%。
小暑時節,走在集安市的山川溝谷,隨處可見湛藍的參棚整齊排布,棚內參花正艷;一架架葡萄綠滿枝頭,串串“珍珠”茁壯成長;一排排藍莓樹碩果滿枝,將為農戶帶來滾滾財源……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集安市充分發揮地域、氣候等優勢,大力發展人參、山葡萄、五味子、藍莓、白桃、林蛙等特色產業,多措并舉推動基地建設、新品研發、建立產業聯盟(協會),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抓好目標任務落實,努力實現人參、葡萄、果品等產業由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開創參業新天地
集安素有“中國人參之鄉”之稱,是全國唯一的邊條參產區。目前,全市人參留存面積17.5萬畝,其中,林下參15.81萬畝,鮮參產量年均4500噸。2023年,全市人參產值實現78.79億元,同比增長6.47%。
為了做強做優人參產業,市政府制定《2024年推進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24年集安市推進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組織吉林省益盛漢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三無一全”品種申報工作,推動人參加工轉型升級;完成2023年人參特色產業示范縣創建項目調整修改完善工作,已申報給省林草局;編制完成了《集安市林下經濟種植發展規劃》《集安市林下參種植產業發展規劃》和《加快推進邊境村林業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增添了動能。
落實激勵政策,賦能企業發展。市委、市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為16戶人參加工企業兌現各類獎補資金504.1萬元;大力支持技改項目,積極推動總投資1000萬元的益盛藥業生產線數字化改造項目建設,現已辦理完成前期開工手續,正在進行粉粒膜袋包裝生產線的設備安裝工作;幫助吉聚參業出具《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產地證明》2份,出口人參4500公斤;征集益盛藥業、康美新開河等7戶企業的38款產品入選通化市人參產業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駕駛艙展區;組織益盛藥業、康美新開河、益盛漢參化妝品8個產品申報國家農業農村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品。
“珍珠”滿枝產業興
春風早度、秋霜晚至、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獨特的中溫帶濕潤季風性氣候成就了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獨有的區位優勢。集安因此成為“中國山葡萄之鄉”、中國最大的山葡萄生產基地和中國頂級冰酒產區,堪稱中國的“納帕谷”。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集安市充分發揮獨特種植優勢,與中國農科院特產所攜手合作,歷經3代人、半個世紀的精心培育,選育出山葡萄品種“北冰紅”,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釀造出頂級紅色冰葡萄酒的山葡萄品種。
“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秉持這一理念,集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差異化優勢,在最適宜的栽培區域,選擇優良葡萄品種,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生產出更優質的葡萄酒原料。市、鄉、村成立了產業推進組,建立了完備的物料、苗木供應和技術服務體系,及時幫助種植戶、加工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為了給農民趟路子、立標桿,黨員干部率先栽植“雙紅”“北冰紅”等優質品種,為種植戶“打樣”,加快了山葡萄產業的發展進程。目前,全市山葡萄栽植面積發展到8540 畝,年產鮮果1萬噸,主要品種有“北冰紅”“威代爾”“雙紅”等。其中,適合釀造冰葡萄酒的“北冰紅”栽植面積 1800 畝,年產優質冰酒 200 噸,在國際上享有一定地位。
近年來,集安市抓住實施鄉村振興重點村建設這一契機,結合鴨綠江畔村屯規劃,著力打造一批集種植、生產、休閑旅游和文化推廣為一體的葡萄酒莊,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全鏈條發展。目前,全市葡萄酒生產企業發展到20 戶,年加工能力5萬噸,其中原酒生產企業(榨汁站)9戶,成品酒生產企業11戶。葡萄酒產品在品醇客、布魯塞爾葡萄酒大賽等國內外賽事中獲得各類獎項78個。同時,著力包裝一批“葡萄酒+旅游”“葡萄酒+文化”“葡萄酒+養生”等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把鴨綠江河谷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山葡萄冰酒產業基地。
多業并舉創高效
集安,是一個“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區市,靠有限的耕地種植普通作物難以致富農民。因此,市委、市政府制定“產業興市,特業富民”發展戰略,把農特產業發展與休閑農業協同推進,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除人參、山葡萄兩大產業外,以藍莓、白桃、板栗、食用菌、蜂蜜和以五味子為代表的林下中藥材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同時,加大農特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形成了產業集群,壯大了“集”字號品牌體系。
特業博興,“綠色小銀行”富民。經過持續培育發展,全市五味子產業快速崛起。截至目前,五味子留存面積達到1.54萬畝,加工能力3500噸,其中干品銷往江蘇、四川、重慶等地藥企。2023年,五味子產量達到1.12萬噸,實現產值1.08億元;作為全國蜂產品安全與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市蜜蜂養殖戶發展到616戶,從業人員1230人,蜜蜂發展到3萬箱,年產蜂產品431.5噸,其中蜂蜜370噸,蜂業總產值達到1368萬元,“集安蜂蜜”被農業農村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稱號;林蛙養殖產業厚積薄發。全市林蛙養殖溝系發展到57公頃(水面面積),加工企業23戶,林蛙活體年產量達到135噸,產值可達3024萬元。發展大型加工企業3戶,年加工量100噸,加工產值可實現3680萬元;水果產業持續壯大。截至目前,全市各類果樹栽植面積發展到2.3萬畝,總產量約1.4萬噸,總產值約1.1億元。其中,蘋果3900余畝、藍莓3500余畝。代表“集安風味”的寒富蘋果、雞心果、北京紅梨、尖把王、白桃等品種聲名遠播,成為農民最直接、最穩定的增收產業。
集安的夏日五彩繽紛,集安的產業“百花爭艷”。新時代的集安人,爭做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探路人,敢做全國特色產業主力軍中的排頭兵。憑借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奏響了新時代特色產業發展主旋律,譜寫著農村經濟發展的華彩樂章。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