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文君
“這個地方要這樣繡才對,一定要注意走針的方法。”5月21日,記者來到寶雞市千陽縣西秦刺繡產業園,金達萊刺繡合作社理事長、千陽縣西秦刺繡產業園經理王海燕站在繡架旁對學員進行指導。
千陽縣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傳承、生產、保護基地。西秦刺繡文化產業園榮獲陜西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千陽刺繡上央視、上郵票、走紅冬奧會,已成功舉辦了六屆西秦刺繡文化旅游香包節。
“這個由刺繡和布藝做成的虎頭帽,是現如今西秦刺繡的代表作。”千陽縣金達萊刺繡合作社理事長、千陽縣西秦刺繡產業園經理王海燕介紹,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前夕,滑雪運動員谷愛凌頭戴虎頭帽在社交媒體發布拜年視頻,一時成為全國熱點。
在上海打工15年,王海燕回鄉成立刺繡合作社,固定用工30人到50人,靈活用工300人,輻射帶動3000人務工。
在產業園打工的陳亞萍,今年40歲,來自千陽縣高崖鎮雪白殿村。她正在熟練地做著手提袋。
“孩子就在這邊上學,每天送完孩子就來上班,利用空閑時間務工,每月能掙2000元。”陳亞萍說,這筆收入于她而言,不僅僅是貼補家用,同時也很有成就感。
南寨鎮閆家村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發祥地和重要傳承地,隨處可見造型美麗、色彩鮮艷的西秦刺繡元素,特別是古樸雅致的“西秦刺繡坊”成為游客了解刺繡文化、選購刺繡產品的一扇窗。
“我們將村委會原辦公場所改造成刺繡展覽室,集中展示產業帶頭人、經濟實體帶動產業的發展成果。同時,陳列西秦刺繡傳統作品、近年研發新品及可以展示西秦刺繡綜合水平的代表作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西秦刺繡。”閆家村黨支部書記張青說。
如今,閆家村按照“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做亮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先后實施了刺繡高質量發展項目、蘇陜刺繡非遺工坊建設項目、刺繡改造提升項目,全力打造集“研、學、游”一體的非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為刺繡產業的傳承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今,西秦刺繡已成為千陽婦女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
為更好帶動群眾致富增收,集體經濟提質增效,閆家村成立了“錦繡緣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改造提升刺繡產業基地,建設西秦刺繡機繡車間、手工制作車間、刺繡研發室等,培養更多專業的刺繡藝人,同時建設刺繡傳承保護研學基地,以多業態聯動推動文化傳承、產業發展。
目前,閆家村已形成“參觀西秦刺繡發展成果—體驗非遺傳承—感受農耕文化—體會關中風情民居—休閑觀光賞花采摘—研學體驗”六項鄉村特色旅游項目,為閆家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持續壯大刺繡產業規模,輻射帶動全縣婦女加入刺繡生產,千陽縣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縣級培訓大師,鎮級培訓骨干,校企提升技能的培訓模式。目前,千陽縣成立刺繡合作社21個,省市級非遺工坊6家,傳習所7個,發展刺繡專業村11個,引領農村婦女、脫貧勞動力從事西秦刺繡加工制作,帶動就業1.2萬人,年產值達860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