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到假冒偽劣產品,該如何維權? 可以要求返還貨款及懲罰性賠償。消費者網購到假冒偽劣商品,可以解除合同,要求經營者返還貨款,并賠償商品或服務價款三倍的損失。如賠償金額不足五百元,則賠償五百元。若網購的商品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懲罰性賠償可按照十倍價款或者三倍損失確定。 如果商家拒不承認,則可以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例如消費者協會、工商管理部門,甚至可以考慮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懲罰性賠償責任】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于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普法講堂 當網購到假冒偽劣商品時,要及時保存商家宣傳頁面截圖,與商家的溝通記錄、購物發票、快遞單、商品實物等證據,并采用以下方式解決糾紛:一、與商家及購物平臺協商處理;二、向消費者保護協會或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在網上購物,賣家采用快遞方式送貨的,在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消費者可向收貨地法院起訴。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