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讀報時看見一篇短文,覺得很好。其中一句話說得尤為深刻:“家人,是最值得被溫柔以待的?!?/p> 生活中,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會展現不同的態度:在陌生人面前是規矩禮貌,言語間帶著客氣;同事間可以開幾句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普通朋友之間噓寒問暖,親近著消彌距離,言談舉止也盡量表現得體;但在同你最親近的人接觸時,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的是父母,那是生養、哺育之恩;然后是兄弟姊妹,是手足之情;成年后戀愛結婚,同船渡共枕眠,是夫妻之情;再后來生兒育女,為人父母,開啟生命的又一輪回。這些人是我們的家人。 家人,是這個世界上和我們相處最久的人。對家人的態度,是衡量我們是否真有教養的一把尺子。 我對待家人的態度上有很多缺憾,可以歸為缺少教養的一類。 父母生養了三個兒子,沒有女孩,我是老大。三個淘小子整天昏天黑地玩耍,父母操了不少心。二弟淘氣闖禍了,我便向父母告狀,看到父親送給二弟的一頓拳腳,我很開心。后來我們都長大了,我后悔當年告他的狀,讓他挨了許多打罵,但他卻說不記得挨打的事,只記得吃蘋果時哥哥把那個大的給了他。再后來二弟車禍去世,我抱著渾身血跡的二弟含淚發誓,來世我們還做兄弟,我絕不再打小報告。 妻子買了件衣服穿上身給我看,“怎么樣?好看嗎?”我多半是只瞟一看便說:“看不出哪好,沒感覺。”其實她衣服已經買了,也得體,說聲好該多好啊!夫妻之間是要相扶相伴到老的,“沒感覺”是對婚姻的厭倦和漠視,生活中,即使是老夫老妻也要時不時地找找感覺,品出甜蜜的味道。 女兒下班后回到家里,總愛說單位的人或事,我每次不等她說完,便不耐煩地叫停:“別總跟我說這些,都是年輕人的事,我又不認識他們。”我應該認真地聽她把話說完,然后再點評或說幾句勉勵的話才是。對兒女們的最大關注就是要多傾聽,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想法,然后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就像解一道數學題,要教會他們解題的步驟和過程,而不只是簡單地告訴問題的答案。我們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而不是去過多地干預他們的生活。 母親在世的時候,我們之間溝通得很少,每次見面她都要說一些多次重復的話語,絮叨個沒完,而每次我都會面無表情地回一句:“我知道了,您說多少遍了?!蹦赣H去世后這十多年里,我寫了許多緬懷母親的詩文,說了很多她生前想聽該聽而沒有聽到的話。這些話當面說給母親多好,放在祭文里重復一千遍又有何意義。 父親今年八十歲了,健康硬朗,耳聰目明。上周突然來辦公室看我,我一愣,有事嗎?他說沒事,挺長時間沒跟你聯系了,來看看你,你工作和身體都好吧?我沉默無語。做兒子的應該時時地向他報個平安的,否則老人家會惦記你。 我問了父親的身體,他說最近胃腸功能不好,吃東西不易消化,我便說做個體檢吧,于是,我便和當醫生的侄子聯系,給他老人家做了全面體檢:胃、腸鏡、頭部CT、血液化驗都做了,結果,所有檢查指標均屬正常。體檢醫生告訴老人家:您的身體相當好,活到一百歲沒問題。他樂了,一百歲?還有二十年,我努力吧。 孝敬父母不是太難的事,給他們買棟好一點的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游等,一般人都能做到。能對父母始終做到和顏悅色、順心遂意,才是真正的孝順和該有的教養。 和顏悅色,對家人是很容易做到的。真正有教養的人,會把好的情緒和態度留給家人。朋友,在家人面前我們也要表現出有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