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正是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28歲的咸寧小伙錢明(化名)趁著小長假回老家一連兩天吃了五頓春筍,6日下午回漢后,他突然腸胃不適,接著出現黑便,連忙趕到漢陽醫院消化內科就診,經查為胃出血。抗炎、止血、營養支持治療后已明顯好轉。 脾胃弱、腎炎病人不宜食用 該科主任吳小微教授解釋說,錢明因工作緣故,以往患有慢性胃炎病史。加之筍中有難溶性成分如草酸和鞣酸,過量食用或刺激胃黏膜,筍中的大量粗纖維難以消化,導致賁門撕裂出血,出現黑便及腸胃不適。 腎炎、尿路結石病人不宜食用春筍。一般人群每周吃1~2次竹筍,每次不超過100克為宜。搭配方面,由于含氮類化合物,適合與肉類一起烹調。 在吃春筍時要掌握一些“技術” 切筍時,可用手指用力磕一磕,磕得動的地方,牙齒才能咬碎,磕不動的部位,最好就不要用了;烹飪時,筍、筍干要切得小一些、細一些,燜、煮、蒸、燉得久一些。在燒春筍之前用開水過一遍,效果也不錯;吃筍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如果覺得筍、筍干太老咬不爛,最好別吞下去。牙齒不太好的人吃春筍尤其要當心,因為牙齒不易嚼爛食物,切勿囫圇吞棗般吞下一大塊筍,否則可能引發大麻煩。 |